近20年来,我国遮阳企业由最初的“装饰装修、窗饰”公司向专业性的“遮阳技术”公司转型,并逐步向高科技领域延伸,遮阳产品配套设施更加全面;从业企业由2006年不足1000家到2010年已达3500家;遮阳产品及系统呈现出性能节能化、材料多样化、技术复合化、控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遮阳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其大众认知度及应用状况仍有待提高。据专业调查公司调查:大多数国人对于功能性成品帘的认知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百姓习惯使用布艺帘,因为不影响室内采光,夏季遮阳效果的直观感受非常明显,对于窗帘产品的其他功能如调光、透景和保温隔热等并没有过多要求。
外遮阳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建筑遮阳技术,节能效果为业界公认,国外应用尤其广泛。良好的外遮阳不仅能有效阻挡大量的日光辐射热,还能明显改善室内光线的柔和度,避免眩光,而且能提高住户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在欧洲城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根据不同需求安装各种外遮阳设备。目前欧洲的卷帘窗生产技术和企业规模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外遮阳卷帘窗在欧洲每年的市场容量为1600万套,其中德国占500万套。
同时,国外的外遮阳技术还与建筑功能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
首先,外遮阳的安装极为灵活,水平垂直均可,各个方位都能安装。其次,形式多样,既有开合式的木制遮阳窗、自由伸缩的织物或PVC遮阳篷,也有手动式、电动式外遮阳帘,还有可翻卷至任何角度、停留在任何位置的可调节式外遮阳。甚至那些高高挑出、进深较大的露天阳台也被建筑师巧妙地设计成最为简约的外遮阳棚。
目前,国内外遮阳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遮阳示范工程项目主要来源于苏、沪、粤等南方地区,区域集中,技术类型相对单一。虽然政府已制定政策大力推广建筑外遮阳并首先在大型公共建筑上应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人对外遮阳的作用认知度不够,外遮阳产品和质量可选机会较少,造价相对较高,品质保障不足等,这些都迫切需要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相关政策的完善。
相比之下,在我国运用最广、用户自主选择的内遮阳境遇并没有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学术界很多文献中都能看到有关内遮阳遮阳系数的描述,但内遮阳的节能效果并不被业界认可,且存在难以管理、控制等难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对此有比较周详的分析:
一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内遮阳只是单纯改变环境,并不节能。事实上内遮阳也有节能效果,关键在于节多少能,而不是节能与不节能的问题;
另一个便是内遮阳无法监管,因为运用内遮阳措施由用户决定,而不是由市场决定,更不是由政府部门决定。当建筑师设计玻璃房子时,可能会一时忽视环境舒适度,但用户一旦觉得过热,就会在装修中装上内遮阳设施,除用户自己,没人承认内遮阳的节能效果。内遮阳在建筑上也不算作永久性的设施。因此它的节能效果不能被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采纳和认可,政府也无法监管。
杨仕超同时指出,应该把内外遮阳结合起来做,灵活运用于所有的情况。
除了普遍使用的遮阳方式,运用植物建造绿色幕墙对建筑物,尤其在窗户部分进行遮阳的方法也开始得到关注。例如在高温潮湿和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中种植常青植物,在其它气候条件下把每年落叶的蔓藤植物或树木用在房子北面,落叶性的植物或常青树木用在东西面等,可减少不需要的强光和得热,美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