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2017加速“分化”将是建筑业下一个引擎

发布时间: 03/07 03:07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过去了,无论是需求结构、建设模式,还是国家政策、技术和管理,建筑业正在快速变化。

优势企业继续增长,普通企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部份企业正发出绝望的呼喊。

这是发展的时代,也是财富重分配的时代,更是分化的时代,加速“分化”的趋势正在到来,这就是2017年的中国建筑业。

【认识建筑业的“分化”】

一、市场的分化

过去20年的建筑业,几乎所有细分行业同步增长,但2016年,这样的态势正在改变: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为少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新签合同额,2017年这样的态势依然会持续,优质企业将继续细分建筑市场。

房屋建筑总体上呈现基本稳定或下降趋势,在总量逐步回落的同时,房屋建筑市场的结构和竞争态势也在发生变化,建筑工业化逐步挤占房屋建筑传统项目模式的市场,可以预见房建市场的竞争会愈发严峻。

更多的行业建设市场会下降,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火电、水电、矿山、黑色、有色、水工等领域的建设需求不会再有太多空间,而去产能的领域,除了改造和维保的需求,新建建设需求几乎会进入冰封时代。

二、企业的分化

不同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生存状态,几家欢乐几家愁。

整体上处在上升行业的企业明显好于下跌行业的企业;处在下跌行业的企业,要么经受市场下跌的痛苦,要么快速转型寻找新的出路,而转型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做好,管理体系难以构建、团队难以形成,众多的房建、矿建、水电企业,正在进入地铁、铁路领域,项目亏损已经成为领导者的梦魇。

处在增长行业的企业也在分化,未必家家喜气洋洋,基础设施PPP模式的突飞猛进,固然给从事基础设施的优势企业带来了繁荣,但居于底层的中小企业依然生存困难。

2017年并不是市场和企业分化的起点,市场普遍增长、企业挣钱越来越多的时代在2年前已经结束,但加速分化的态势会在2017年呈现,我们会看到“几家欢乐百家愁”的新态势,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自由竞争时代过去,垄断竞争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并由此形成建筑业商业新形态、发展新动力。

2017年,则是新竞争的起点。

分化的原因在哪儿?

为什么建筑业会在这个时点分化?

市场、客户需求、政策正在发生突变,而技术和企业能力的差异加速了企业的分化。

市场年需求总量接近临界点。过去20年,经济飞速增长、人口快速涌入城市、外资进入中国,为建筑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如摆着的空桶,它们是如此的饥渴,每个桶都需要装水,建筑企业如拼命往桶里装水的搬运工,只要努力,总会有项目,总是能挣钱。

【行业现状分析】

如今空桶就是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空间无限,但谁为装水的人付钱、怎么付钱还需要探讨;半满的桶是公路、轨道交通、高铁,但灌水的人很多,灌水的速度很快;最大的桶当然数房屋建筑,桶装了70%,未来空间还是很大,但装水的速度正在放慢;接近装满的桶是火电、水电、水工等,空间已经很少;有些桶的水已经外溢,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的领域,几乎没有建设空间了。

2014年公布了一项数据,此前100年,美国使用水泥45亿吨,而此前三年中国用去水泥66亿吨,何等惊人的数字,市场不可能是永远吃不饱的贪吃蛇,君不见王健林先生正在转型?君不见“李嘉诚跑了”?君不见人们正在探讨“富士康跑不跑”?可以预见,建筑业市场需求总量的临界点要么已经到来,要么正在到来,不会有更高的总量。

1、客户需求改变

PPP模式显示公共建设需求方式改变

钱袋鼓鼓时,不会有PPP模式,大项目会分为很多标段,大中小的企业都可能拿到或大或小的合同;钱袋扁了,PPP模式横空出世,建筑业的生态也随之改变,最近某地级市公路新建和改造投资100亿,被中交以PPP模式一次性通吃,类似项目越来越多。

有钱的时候,100亿投资是一批中小企业几年的“口粮”,而今天则是“大树下面不长草”,建筑企业的分层已经非常明显,大工程垄断竞争,小工程自由竞争,而小工程数量已经正在减少,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已经到来。

“门当户对”的商业逻辑,让多数中小房建企业日趋艰难,他们的日子不见得比市政交通行业的中小企业好多少。

工业建筑领域工程总承包市场正在逐年扩大

工程总承包这一模式在进度、质量、成本、综合管理方面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接受,总承包市场增大,并挤占过去价值链分割的建筑市场。

但工程总承包显然不是所有人的盛宴,能从事这一业务的企业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能力,即使是大型企业,投入相当资源,要建立这些能力也非易事,中小型企业,要建立总承包能力则更难,大多数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都会被排除在外。

此外,项目的大型化也正在分化建筑企业,规模大、价值链长的工程项目,需要能力强、资源多的企业承担,这是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甚至某些貌似强大的建筑企业所不具备的素质,必将导致企业的分化。

2、政策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年开始,政策进入快速变化时代,其核心思想是简政放权,推动建筑业从资质竞争向能力竞争转变,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经过几年的改革,建筑业大的改革思想已经基本清晰。

企业资质的逐步淡化,使一批过去依靠资质竞争的企业逐步失去生存的空间。近百家特级资质企业之间的差异巨大,资质固然在过去给某些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今天形势已经大变,无论是倒闭的特级企业还是经营额20亿左右的特级企业,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能力、只依靠挂靠存活,任何资质的企业都会出局。

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四库一平台上线,让人证不合一的投机取巧成为历史,野蛮生长、浑水摸鱼将难以为继;而营改增则进一步把联营挂靠、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推向深渊。

3、技术进步

曾经有“厨子”修高铁的笑话在建筑业流传,大意是建筑业不存在技术的门槛;技术正推动建筑业从能做到做好的转变,正在蓬勃兴起的建筑工业化是分化企业的技术之一,某大型民营企业投入近10亿的巨资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产品研发、制造,据公开资料,其已经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倍感建筑工业化之难。

8万家建筑企业中能投入5亿以上从事建筑工业化研发的企业不会太多,没有研发的投入,在技术标准和行业并不成熟的背景下,成功概率可想而知,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建筑工业化资深人士认为,在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域很难有超过20家的成功者,此外可能还有50家左右的生存者,其他进入者恐怕多数是失败者;即使我们乐观估计有100家成功者,占8万家企业的比例又有多高?

BIM、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互联网,这些新兴的技术也会加快企业的分化,新技术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使用者未必一定成功,不使用,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

4、管理进步

过去20年,规模、利润与企业管理同步的企业不少,大型优势企业在规模利润成长的背后,是管理、技术、团队、文化的同步前进

但这并非行业的普遍情况,很多建筑企业依然没有完整的团队、完整的组织、完整的管理体系,多半停留在老板能力即组织竞争力、老板文化即组织文化,无法与时代同步前进,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实现企业的开放、包容和创新,这加速了建筑企业的分化。

【分化的结果如何?】

分化的趋势无可避免,值得我们不断观察和研究,也许3-5年后我们会见到阶段性的结果,会出现全新的垄断局面。

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是两种特点不同、参与者不同的竞争,但并不表明竞争的强弱。

自由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势力差异不大,大家获得大致相同的生存机会和利润,参与者规模小,力量单薄,彼此分散,中小规模的企业多;垄断竞争的对手实力雄厚、势均力敌,也将使竞争更加激烈、持久。

1、在建筑业的中高端市场,2016年正在结束自由竞争时代,而垄断竞争时代正在到来。

据最新统计,60家大型建筑企业已经获得超过30%的市场,而在一些特别的领域,如PPP模式,央企市场份额超过60%,50家左右的大型建筑企业份额超过90%,高铁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也大致如是,特殊领域的垄断竞争已经实际成型。

随着垄断竞争在不同细分行业的深入,中小企业的传统生存空间被挤占而变小,这注定中小企业要么死亡,要么改变,去适应新生态、寻找新空间。

2、垄断竞争群体内部,其江湖地位也会分化。

2000年前后,房屋建筑领域的中国建筑与一些地方企业几乎旗鼓相当。15年以后,虽然在高端的房屋建筑领域、在房建技术方面,他们依然具有匹敌的竞争能力,但规模、效益、业务布局、团队能力、资金势力彼此已不可同日而语,竞争的天平已经倾斜。

企业 15年来势力的分化,也会在更多的垄断竞争企业之间出现;事实上,国企与民企之间、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央企之间的竞争天平正在倾斜且愈发明显,显然,2017年,不是分化起点,也不是分化终点,只是加速分化的标志点。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